卡塔尔世界杯_中国进过几次世界杯 - 210rc.com
首页世界杯波兰正文

史海钩沉 | “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40载,我们这样走过——

2025-05-04 02:01:38

回顾1984年,声势浩大的“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得到了邓小平和习仲勋同志的高度关注,并在海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社会各界对保护长城的热情空前高涨,开启了长城事业的新时代。2024年是“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发起40周年。多年来,长城保护修缮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长城保护管理工作过程中凝聚的智慧和形成的经验,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具有开创和示范价值。长城成为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长城文化传播交流为推动世界文明互鉴作出了重要贡献。“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海内外同胞中同频共振,更在广大中华儿女的心中凝聚起磅礴力量。

一、 勠力同心酬壮志 百废待兴护长城

拨云见日——建国之初的长城保护修缮

八达岭关城西门“北门锁钥”城门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昔日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已断壁残垣,破败不堪。面对着亟待保护的长城,1952年时任中央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郭沫若提议:“保护文物,修复长城,向游人开放。”为响应国家号召,1953年8月,国家文物局拨专款3亿元人民币(第一版人民币),责成延庆县将八达岭长城的“居庸外镇”和 “北门锁钥”进行保护修缮。随即,国家文物局拨款7万元 (第二版人民币),修缮了八达岭长城南四楼到北四楼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八达岭长城经过多次大规模修缮,可供游览长度达到1300米,有城台8座。

1923年由中国美丽照相馆拍摄的八达岭关城西门“北门锁钥”正面照片

一呼百应——一场动人心弦的社会赞助活动

1984年6月27日,《北京晚报》头版刊登了一篇题目为《北京地区长城失修严重》的报道,这篇报道唤起了国人对长城的关注,牵动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当时北京地区长城墙体、敌台、垛口保留完整的部分,仅有长城总长度的16.6%,而只遗留少量残壁的部分,却占了长城总长的 66%。但由于国家财政资金紧缺和专业人员匮乏,长城的保护修缮面临巨大困难。1984年7月5日,《北京晚报》刊发了题为《北京晚报、八达岭特区办事处等联合举办“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的一则启事。此赞助活动自1984年7月5日起,至年底结束。启事简述了活动的意义,提出了赞助的办法、时间和赞助款用向。活动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争取到了大量社会资金对长城保护工作的支持。

伟大号召——领导人题词将活动推向高潮

赞助活动启事刊登以后,立即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积极响应。1984年7月5日,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在人民大会堂对记者说:“这是一个好的活动,是件大好事。”他欣然命笔,为此次活动题词“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中央领导同志的题词,提升了活动的高度,并将活动推向高潮。1984年9月1日,时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同志为此次活动题词“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9月2日,题词在《北京晚报》发表,一时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应者云集。

这项活动开启了社会集资保护修缮国家重点文物的先河,将保护长城与热爱中华紧密相连,在全国掀起了保护长城、宣传长城的热潮;也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最强、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社会赞助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忱。在八达岭长城南一楼东侧“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纪念园中,有一处被称为“邓小平题词纪念碑”的景观,其中一座主碑、四座题名碑,分别设立在两处紧挨的小院中。

树立于八达岭长城南一楼东侧“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纪念园中的邓小平题词纪念碑

主碑是为了纪念邓小平同志题词20周年而立,碑高3.2米,宽1.4米,碑身和碑座全部为汉白玉雕刻,碑体造型新颖别致,其正面镌刻着邓小平同志手书“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八个大字,背面碑记:

公元1984年仲秋,八达岭办事处、《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联合发起“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邓公挥毫题词,海内外热情关注,踊跃参与,为万里长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开先河,泽及后世,其意深远。而今伟人远去,墨迹犹新,为纪念二十周年,特此立碑以记之。

八达岭特区办事处

公元2004年仲秋

盛况空前——长城大规模修缮先后开启

“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一经发起,可谓一呼百应,赞助踊跃,盛况空前。1984 年7月28日,八达岭长城脚下彩旗飘飘、鞭炮齐鸣。由各界赞助的八达岭长城北七城台至北八城台保护工程,举行隆重的开工典礼。时任文化部部长朱穆之、全国政协秘书长彭友今、北京市副市长白介夫、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夏鼐等领导同志和故宫博物院顾问单士元先生以及赞助单位的代表参加了开工典礼。“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晚报原总编顾行在开工典礼上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修缮和保护好长城是炎黄子孙的责任,希望在此次赞助活动中,得到更多单位和个人的支持;如资金有余,可以继续修北京地区的长城或兴建长城博物馆。”

1984年9月17日上午,社会赞助修缮的八达岭长城北七、北八城台及北六至北八城台之间城墙胜利竣工。隆重的“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第一、二期工程竣工典礼,在八达岭长城脚下举行。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邓力群,全国政协副主席肖华等领导出席,应邀参加竣工典礼的还有参与社会赞助活动的单位代表和个人赞助者。八达岭北七城台和北八城台经验收合格,呈现出巍峨壮观的英姿。

建筑工人正在修缮八达岭长城南 4-7 敌楼之间的长城墙体,维修这段长城的工程款由贵州3000万人民赞助

“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伟大号召,对长城保护修缮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国家对多处重点地段的长城进行维修,不仅有北京的八达岭、居庸关、慕田峪、司马台等处,还包括天津的黄崖关,河北的山海关老龙头、金山岭、马兰口,辽宁的九门口、虎山长城,山西的雁门关,陕西的镇北台,甘肃的嘉峪关、玉门关、阳关等。或扩大修缮范围,或新修开放,或加强保护措施,使长城重现雄风。

1994年7月9日,《北京日报》刊登题为《万里长城万古存》的文章,以纪念“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10周年。10年间,参加赞助活动的个人有50余万,参加赞助的单位团体近10万个,捐款折合人民币2800万元,用赞助款修缮的长城超过6000米,其中八达岭长城4000米、慕田峪长城1800米、司马台长城 840余米,修缮敌楼、城台20余座。“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题词至今40年间,一直激发着中华儿女爱长城、护长城的热情,推动着长城保护作为长期持续的工作形式不断进行下去。活动过程中,更体现出了世界友好人士和团体对万里长城深厚的热爱之情。

二、 各族同胞齐协力 世界人民共参与

1984年7月5日《北京晚报》刊登的“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的启事中明确了活动的赞助办法:强调自愿原则,各单位和个人均量力而为参加赞助。单位赞助以1000元为起点,个人以100元为起点,大单位赞助10000元、中小单位赞助5000元、个人赞助500元以上者,在八达岭长城刻碑留名,作为永久性纪念。如今在八达岭长城景区内,依然保存着为纪念社会赞助活动而树立的石碑,成为了“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的时代印记。

同心同德——各族人民齐心铸牢民族共同体

在八达岭南五楼、南六楼城墙内侧,有一座白色小亭“黔心亭”,这是贵州人民赞助长城保护的纪念碑亭,于1987年6月6日落成。为支持“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活动,1985年5月,由贵州国画院牵头,与贵州日报、贵州电视台、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发出倡议,在全省范围内筹集捐款,举办国画义卖活动。一年时间,贵州画家们共创作5000多幅作品,义卖所得50万元以全省3000万人民名义,捐献修缮长城。从南四楼到南七楼482米的城墙和两座城台,就是贵州省捐款修缮的。按照委员会规定,为贵州省单独建立纪念碑。这座纪念碑,是贵州省建筑专家评选小组,从27个应征设计中精选出来的,碑与亭构思新颖、简洁,富有贵州地方民族特色。亭的四根立柱,贴粉红色花岗岩石片,柱上架两根白色花岗岩石片贴的横梁,亭顶是十字交叉放在横梁上的平板。亭子为正方形,长宽各4米,高5.8米。亭中央为圆形天窗。横梁间嵌着雕花提板,上面透雕着生动的图画,画面内容是贵州各族人民欢歌起舞,说明贵州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历史悠久。

位于八达岭长城南五楼、南六楼内侧纪念贵州人民赞助保护长城的黔心亭

亭中立一石碑,石料来自贵州省。碑身为著名的“晶墨绿”大理石,重1吨,为织金县人民所献。碑座重3吨,是罗甸县的绿豆色花岗岩。碑座浮雕是四头矫健的牤牛,寓意着贵州省3000万各族人民勤劳勇敢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石碑正面为“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八个大字,为贵州著名书法家萧娴手书。背面和两个侧面铭记着贵州各族人民积极赞助的壮举。全部雕刻由北京石雕工艺厂加工制作。

树碑立传——各国人民共同守望世界和平

“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不仅得到了全国各族同胞的积极响应,也获得了海外各界友好人士的广泛关注并参与其中。瑞典、日本、加拿大、美国、法国、丹麦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友人支持了赞助活动。如今,在八达岭长城景区内依然保存着纪念海外友好人士捐赠活动的石碑。

中希友谊碑

中希友谊碑树立于八达岭长城望京广场,于1986年由“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赞助活动委员会创立。碑身材质为汉白玉,长2米,高1米,为半圆船舵型。因希腊“船王”拉特希斯以全家的名义捐款100万美元而立碑纪念。其碑文为:“国际友好人士拉特希斯先生热情赞助修复长城,为增进中国和希腊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贡献。”

中希友谊碑

中希友谊碑碑文

中巴友谊碑

中巴友谊碑位于八达岭望京广场北侧,碑身材质为汉白玉,高2.3米,宽0.9米,碑座为花岗岩。碑文记载:“北六台至北七台的一段长城是用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捐款修复的,这是巴基斯坦和中国之间深厚友谊的象征。1989年3月20日,巴基斯坦大使阿克拉姆·扎基阁下,为这块纪念碑举行了揭幕典礼。”

中巴友谊碑

中巴友谊碑碑文

中新友谊纪念碑

中泰友谊纪念碑

在八达岭长城诗词碑林的西侧,并排矗立两座造型新颖奇特的汉白玉纪念碑,这就是中泰友谊纪念碑和中新友谊纪念碑。两座纪念碑均由新加坡泰星邮票钱币有限公司于1997年秋和1998年春所立。碑高5米,宽1.8米,全部为汉白玉雕刻。中新友谊纪念碑的碑顶是一尊象征着新加坡狮城的鱼尾狮身雕像,背面碑文是:“长城与狮城,金币铸友情。”中泰友谊纪念碑的碑座为两头憨态可掬的汉白玉雕像,碑顶是一顶象征泰国“佛教之国”的汉白玉佛帽,佛帽四边各三尊佛像,背面碑文为:“佛像传友情,钱泉呈吉祥。”两座纪念碑的正侧面碑文,均由八达岭特区办事处干部彭自华所书。

中新友谊纪念碑

三、赓续精神重传承 建功立业守长城

“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40年来,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下,长城保护修缮的理念、方法和手段不断进步,万里长城更加雄伟壮丽,展现出了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独特魅力。

高瞻远瞩——高位引领长城保护总方向

1984年“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发起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中央领导人为活动的题词,更将活动推向了高潮,也促进了全国长城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

中泰友谊纪念碑

2005年,国家文物局报请国务院批准实施了《长城保护工程(2005—2014年)总体工作方案》,为长城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目标。在文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以全国长城资源调查为契机,明确了全国长城的长度、分布范围和历史分期。通过对长城资源的调查与认定,从国家层面明确了长城的保护责任与法律地位,颁布了《长城保护条例》,逐步构建和完善了法规体系,加强了执法督察力度,建立起长城保护监管与执法常态化机制。2019年《长城保护总体规划》的正式发布,为建立长城保护传承利用长效工作机制,督促各省(区、市)将长城保护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提供了重要遵循。除此以外,国家和一些地区启动了长城资源与区域发展的战略性、综合性规划,凸显了长城在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公共服务、旅游休闲、生态修复、经济升级等领域可持续融合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了长城保护状况报告,长城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示范案例。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2021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出台,着力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打造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掘好、利用好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系列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对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突破——北京勇当长城保护先行区

北京境内拥有北齐和明代两个历史时期的长城遗存,是中国长城代表性的精华段落。“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发起以来,北京市积极践行“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的爱国主义精神,勇当长城保护先行区。自2000年起,北京市人民政府逐年加大对长城的保护力度,对长城进行保护抢险加固,如密云区古北口、望京楼,延庆区岔道城、九眼楼,平谷区将军关,门头沟区沿河城,怀柔区黄花城、箭扣长城等。通过抢险加固,大大削减了北京地区长城长期以来存在的严重安全隐患,涌现出了以箭扣长城修缮为代表的一批示范性保护工程。

北京市密云区司马台长城仙女楼 郑严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定位于“中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的先行区”和“服务首都及国家对外开放的文化金名片”。北京成立了全国首个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率先推进长城研究性修缮;完成了“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400公里一级线路标识,推出10条精品风景道线路。北京积极推动五大重点基础工程落地实施,为长城的保护传承提供一批有益的经验。

卓有成效——延庆书写长城保护新篇章

新时代新征程,近年来北京市延庆区持续不断弘扬长城精神,传播长城保护理念,共享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区域经验,推动长城保护发展更上新台阶。奋勇当先,奋楫笃行,努力建设最美冬奥城。

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长城 王世奇

延庆文保部门为了全面保护长城遗产,多方争取资金和发动社会力量,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遵循“最小干预”的原则,分类分批对境内长城本体进行抢险和修缮工作。境内的八达岭、水关、九眼楼和大庄科等长城精华点段均得到有效保护。在长城修缮过程中,更是发现了一大批重要的出土文物和建筑遗迹,为今后长城研究和保护开启了新课题。

八达岭长城是延庆现存长城资源中,保存最完好,价值最独特,气势最雄伟的长城段落。新中国成立以来,成为接待外国元首和政要的重要场所,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元首文化。1984年“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发起后,八达岭长城历经数次保护修缮,终以雄伟壮丽的风姿展现在世人面前,以日新月异的变化践行着新时代的中国梦。

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长城西段 60-64 号敌台 陆军

20世纪80年代,八达岭长城先后完成了南城和北城共19座城台及城墙3741米的修缮工作,并对游人开放,基本形成了八达岭长城国保段的游览规模。1987年,中国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八达岭长城代表中国万里长城接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遗产证书》。长城保护意识和受重视程度更加提高。

进入新世纪,八达岭长城的保护修缮力度持续加大,先后对八达岭关城内的东兵营、南兵营、察院公馆、南城墙等文物古迹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并对旅游服务接待所需的票房、国宾接待室等进行了仿古建设。2007至2015年间完成了八达岭国保未开放段南七楼到南十六楼半、北十三楼到北十九楼的保护修缮工程。同时,扩大长城保护范围,对八达岭长城周边的水关长城、残长城、岔道古城和古砖窑遗址等重点文物资源进行保护修缮。

2018年12月15日,时任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来到延庆区,就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工作调查研究。他强调,保护长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要带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长城保护的重要批示精神,以实施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为抓手,当好保护长城的表率,努力打造新时期首都文化传承与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蔡奇在座谈时指出,长城上下两千年、纵横数万里,是人类历史上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和无与伦比的文化景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体现出所有中华儿女以万里长城为荣耀的文化自信。北京地区的长城保存最完好、价值最突出、工程最复杂、文化最丰富,“到北京看长城”向来都是世界了解中国的必选项。我们要站在传承延续中华文明的高度,肩负起光荣使命,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份宝贵遗产保护好、传承好。

2023年,为深入推进北京长城文化带建设,延庆区启动了八达岭长城西段60-64号敌台及59-64号敌台间的墙体保护修缮项目,目前主体修缮和展示设施已经全部完成。同时八达岭长城南城延长线南七楼至南十六楼半的敌楼及城墙正式对外开放。延庆区委书记于波指出:“2024年,延庆区首先要做好长城文物保护,将延庆区64至66号敌台及700米的长城进行研究性修缮。这段长城修缮完成之后,整个八达岭地段的砖石长城全部完成了维修,全部贯通,并适度扩大开放区域。同时将加快建设新的中国长城博物馆。”1984年11月,为响应邓小平同志“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倡议,北京市人民政府第43次市长办公会决定在八达岭长城脚下修建“长城博物馆”。1994年9月,长城博物馆建成开馆。近年来,为适应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中国长城博物馆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字头长城主题博物馆,正在进行改造提升,即将建成的新馆将成为全面展示阐释中国长城历史脉络及长城文化的国家级博物馆,长城精神的传播高地,全国长城文化研究的学术殿堂、国际长城文化交流互鉴的国家级平台。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的中国长城,在中华民族文化的璀璨星河中熠熠生辉,浩气长存。“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40年来,在中华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和海内外友好人士守望相助的共同努力下,万里长城雄伟壮观的风姿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未来,我们将不断追寻“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的精神足迹,描绘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长城画卷”,使伟大祖国的壮美河山更加波澜壮阔,让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编辑:韩丽琦

来源:中国长城博物馆

近期必读

习近平回信勉励北京市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乡亲们

原文丨习近平给北京市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乡亲们的回信

全区领导干部会议召开 奋力谱写长城文化带建设、最美冬奥城建设、地区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乡亲们的回信在延庆乡亲中引发热烈反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你别咬我耳朵呀 《新倩女幽魂》次世代引擎客户端 常见问题FAQ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