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電影公司
自好萊塢黃金時代以來,五大電影巨頭公司就一直是最活躍的電影製片廠。派拉蒙影業與華納兄弟從開始便是最初的「五大電影巨頭」;但是環球影業與哥倫比亞影業則是僅次於「五大電影巨頭」的「三大電影小巨頭」。而當時還名叫華特迪士尼製作公司的華特迪士尼影業則在整個黃金時代都是一家獨立製片公司;1950年代成為一家「小巨頭公司」;而在1980年代中期發展成為「巨頭公司」。聯藝影業則是另一家「三大電影小巨頭」,這是一家專門為幾個獨立電影製片人發行電影的公司。後來聯藝影業開始自己生產電影並發展到「准大巨頭」的地位,但隨後其就被米高梅影業所收購。哥倫比亞影業是一家兼有製片和發行業務的電影公司,它與三星影業一起被索尼所收購;隨後其又成為索尼影視娛樂集團的一部分。隨著索尼加入到「五大巨頭」行列,它與20世紀福斯、華納兄弟、環球影業、迪士尼和派拉蒙影業一起組成過來新的「六大巨頭」[6][7]。米高梅影業、雷電華影業、20世紀福斯影業都曾經是當年的「五大電影巨頭」,但如今僅以小巨頭、小型獨立公司以及迪士尼旗下子公司的形式存在;特別是20世紀福斯影業,隨著它的被收購,「六大巨頭」的時代也宣告終結[8]。
五大巨頭旗下的旗艦電影公司的地址彼此之間相距24公里(15英里);而其中的迪士尼是唯一一家由同一母集團控制的電影公司,同時也是唯一一家母公司與旗艦電影公司位於同一辦公樓的電影公司。在迪士尼收購20世紀福斯之前,迪士尼團隊都在美國洛杉磯的迪士尼片場工作[9][10]。華納兄弟、派拉蒙、環球和哥倫比亞都曾經屬於過很多公司,但現在它們主要分別向總部位於達拉斯(AT&T)、紐約(維亞康姆CBS)、費城(康卡斯特)和東京(索尼)等地區的母集團負責。此外,迪士尼和哥倫比亞是目前僅有的母公司總部仍位於太平洋沿岸的電影公司。目前五大巨頭中只有派拉蒙的基地還在好萊塢;而哥倫比亞則在卡爾弗城,它倆是唯二公司在洛杉磯市市區範圍(英語:City limits)內。迪士尼和華納兄弟在伯班克,環球則在尚未建制的環球市。
現在,五大巨頭通過自己的發行網絡控制自己的子公司,這些子公司或專注於藝術電影(例如環球旗下的焦點影業),或專注於類型電影(例如索尼旗下的幕寶電影)。而在2008年到2010年期間,其中一些專門廠牌被迫關閉或出售。「五大電影巨頭」這個名詞主要是與那些規模較小的製作、發行或兼具上述兩者業務的電影公司相對來說;那些在規模較小的製作及發行公司里處於領先地位的電影公司也被稱為「小巨頭」,例如:獅門公司和STX娛樂。在1998年到2005年期間,儘管夢工廠的影片產量與巨頭公司有著顯著差距,但仍由於其在票房市場上的高份額而被認為是「第七巨頭」。2006年,夢工廠被派拉蒙公司的母公司維亞康姆收購。2008年年底,夢工廠再次成為一家獨立製片公司,其影片發行由迪士尼旗下的正金石影業負責;2016年,夢工廠的影片發行合約轉由環球影業負責。
如今,五大電影公司是全球電影產業的主要支持者與發行商;那些掛著其廠標的電影實際上大部分是由獨立的製片公司負責製作,這些製片公司或是長期運營或是專門為製作某部電影而建立的實體。這些特別實體只是簡單地擁有使用攝影棚的權力,但它們卻無權參與其所製作電影的發行工作。儘管電影巨頭們也會偶爾從事少量電影的製片業務,但它們的主要精力還是集中在開發、融資、推廣和銷售等方面。這些業務通常在洛杉磯或周邊地區執行;而被稱為外逃製作(英語:Runaway production)的方式則意味著大部分電影的外景拍攝絕大部分或全部在洛杉磯以外的地方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