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珠千年西亚缠丝!见证历史的足迹!
千年缠丝玛瑙。
这种老玛瑙现在有了两个名字,西亚,战汉。到底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让我们来看一下历史的足迹。
“西亚缠丝”。我们现已知的最早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就已经掌握了加工玛瑙的尖端技艺。最初取材以透明,近玻璃质感的玛瑙为主,在经历了阿卡德,乌尔第三王朝,古巴比伦等王朝2000年左右的发展与交融后,其取材渐渐从最初的玻璃质感慢慢转向色彩丰富 近玉质感的缠丝纹籽料,再经工匠打磨成珠饰。期间不同时代的美索不达米亚人将其出口到其他国家以换取资源,因其美轮美奂,古代的君王也争相拥有,以彰显他们尊贵的身份与财富。公元前1500年左右逐渐延早期丝绸之路开始流入我国。并持续了10个世纪左右,这便是早期的“西亚缠丝玛瑙”。
早期的西亚缠丝玛瑙特征以古沉 浑厚 色彩丰富为主,因其流通方式,致使其皮壳厚重,风化为马蹄纹与橘皮纹,包浆浑厚。因年份久远,大多珠子已接近面目全非,保存完好的珠子就可用珍惜来形容,有些品相好的千层缠丝眼纹的珠子(国人给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财神眼)就几乎是百里挑一的极品了,只有用珍贵来形容。西亚各地古董市场偶尔还可见到这种古珠,品相好的越来越少见,极具收藏价值。
千年带佛眼缠丝玛瑙
千年灰色皮沁缠丝玛瑙
千年整体蓝沁玉化缠丝玛瑙
高古的马蹄纹
石化的缠丝玛瑙
公元前500年左右,波斯人攻占巴比伦,宣告了美索不达米亚的终结,但其玛瑙艺术却在中国这片大地上经过10个世纪左右的融合与发展,开始绽放起来。逐渐我国西部开始自己开采加工,其风格也慢慢向红色材质,糖料玛瑙转变。当时西亚的制珠工艺已经非常成熟,而中国则受到加工技术和开采技术等条件的限制,产量不大。只能在当时上层社会间流通。产生了一段贸易舶来与自主生产的平行时期。直至唐宋时期,糖料玛瑙开始逐渐大批量出矿,使得糖料玛瑙更为流行。至此那些早期的缠丝玛瑙又被商人大量返销回西藏云南和西域等地。汉代以前的史书记载称之为“琼玉”或“赤玉”。这一时期的玛瑙现在国内被普遍称为战汉玛瑙。
战汉玛瑙以时代划分,产地未分,比较笼统。故产生很多战汉缠丝同西亚缠丝不好区分的情况,其实多为西亚缠丝。因其传世方式致使其皮壳风化不够西亚厚重,但包浆比西亚的要油润些。这几点只可参考对比,并不是一概而论。
随着伊战争的爆发,伊拉克馆藏文物遭到劫掠,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古城遭到破坏,且英美随后又将这些美索不达米亚文物的展出,西亚的古老文明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国际上也掀起了一股收藏研究两河流域古老文明瑰宝的热潮。
这就是“高古西亚缠丝玛瑙”的昨天,而今天这是一棵记载了2000年以上人类文明的古珠。明天,“他”依然会继续见证。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
▼
ID:jgcs001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